第858章 很有逻辑_明末之席卷天下
笔趣阁 > 明末之席卷天下 > 第858章 很有逻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58章 很有逻辑

  “众卿以为如何?”丁毅问内阁诸臣。

  “当以成绩论,按大乾法典来,臣以为于思东可。”户部尚书陈有富先开口。

  接着各人纷纷开口。

  想帮吴伟业说话的前明尚书们也无话说。

  一切按大乾法典要求来。

  法典里说谁数据好,谁就上。

  你可以说他命好,正好在登州这个好地方。

  但用来和他比的应天府,同样是大乾最好的府之一。

  你要说从僻远的延安府等和他比,确实不公,但应天府比输了,实在没话说。

  于是仁德三年,第一次正常撤换巡抚,丁毅全程等于没有参与,由内阁确定了人选。

  天下官员知道了,纷纷要打点起精神。

  大乾法典里都说好了,升迁就是比数据,比治下数据。

  囤田多少,学生多少,粮税,商税,甚至上告京师等都算数据。

  而且法典里说了,都是好府和好府比,差的府和差的比。

  肯定不会用登州应天来和汉中延安比。

  确定了巡抚人选,按前明的惯例,还要召他进京,赐官服官印等等。

  但大乾的官印就在当地,没有个人官印,官服也会在当地重做,一般没事丁毅不会招进京,官员们也不用进京,直接去福建上升即可。

  兵部会调派登州水师,一路送他,保障安全。

  而且通常都是顺路才送,不会专门送。

  因为丁毅的水师有很多是需要在做生意的,顺道过去送到福建。

  搞定人选后,丁毅又道:“这几天朕跑到京城之外看了看。”

  群臣哗然,大伙知道皇帝真的跑出宫了。

  旅顺的人是习惯了,丁毅最喜欢往外跑。

  “有些地方,还是需要改进。”

  “朕以为,以后官吏娶妻,当都是上过学的,诸卿如何看待?”

  丁毅这次并没有直接要求写入法典,而是以询问的态度,问百官及内阁。

  现场果然炸了锅似的,很多官员交头接耳。

  丁毅这是因为大量的乡绅地主们,都自己花钱教女儿们识字,也不肯送到学校。

  所以想了这么一个办法。

  你们的女儿将来想嫁勋贵,没有上过学,只能为妾,不能为妻。

  “敢问皇上,为何要如此规定?”马士英果然率先提出异议。

  他自己的一个小女儿也没去上学,是在家里教的,毕竟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还在。

  “这么说吧。”丁毅想了想:“朕用个比喻,俗话说,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。”

  很多官员听了哈哈一乐。

  “老虎和羊生出来的,肯定不会是老虎。”

  “女子只有上过学后,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,开启智慧,开拓眼见,提升自已,这样和咱们大乾的官吏们,才匹配备的上嘛。”

  马士英脸通红:“小女在家中读书写字,同样能吟词作对,难道会生个目不识丁的蠢儿不成?”

  现在知道丁毅限制皇权,马士英也是越来越敢顶撞丁毅。

  丁毅反问:“你女儿知道欧洲和法国在哪吗?”

  “。

  ”马士英目瞪口呆。

  “马尚书你知道安南对面是谁吗?对咱们大乾有什么用吗?”丁毅又问。

  “。

  ”马士英张着嘴,不知如何回答。

  “欧洲各国加起来,比咱们大乾还要大。”

  “安南的对面,有亚洲最好的马六甲海峡,我们大乾只要占住马六甲海峡,每年收银子就能收到手软。”

  “朕不是要指责你们,身为前朝大臣,当顺应时代,与时俱进,若眼光只看着京城这一亩三分地,如何为天下的百姓谋福利。”

  “皇上圣明。”财政部尚书阮文龙马上道:“若咱们能占了马六甲,各位大人的年终奖就有了着落了。”

  丁毅这意思很明显了,没上过学的,配不上大乾的官吏们。

  虽然这有点过份,也看不起人,但丁毅也是没办法,不用这法子,士绅和好多前明官员,都不让女儿去上学。

  当然,仅靠这么一条还是不够的,民间百姓还有大量的少年们不让上学。

  丁毅提议,大量拨款,为全大明的县学,开设寄宿制,镇村的孩子们,可以在学校住读,省去了来回奔波之苦,也替百姓家里,少了一个开支。

  原学生也可以留在学校吃饭,全部由朝廷出钱。

  此言一出,全场哗然,这得要多少钱?

  财政部和户部尚书两人同时对视一眼。

  王铎颤声道:“皇上,这得要多少银子?”

  丁毅真不缺银子。

  前两年他发新新币,兑换银子,现在国库不知有多少亿的银子堆积在哪,但他又不能超发货币,防止通货膨涨,所以一直没敢乱用。

  但现在花在教育上,是当务之急。

  提升民智,是改革最重要的一环。

  “宋飞,你来说。”丁毅道。

  交通及建设部尚书宋飞出例:“回皇上,按咱们以前的经验,建盖一幢容纳一百人睡觉的大通铺房子,共分十个房间,长约六十米,宽约五米。”

  “需用木砖泥等建筑成本约为五十两银,加上配套的木床等生活用品,人工费用,约一百两。”

  接着户部和财政部纷纷发言。

  “以每校三百学生计,去掉寒暑假等假期,每天伙食费为一百文钱,年伙食费大概在七千两银加三百石粮。”

  “全国一千五百个县计,所有中小学全年需耗银两千五百万两加一百万石粮。”

  全场再次哗然,人人变色。

  无论内阁还和其他文武都是脸色大变,皇上这钱花的真是任性。

  丁毅的这种算法,是把全国一千五百县每县的小学都算为三百人,中学也算为三百人,事实上现在平均都是只有一百多人。

  全部由丁毅包吃包住,第一年因为要新建房子,大概要用到三千万两白银,以后每年大概在两千五百万左右。

  丁毅这是大力的把财政收入投入到教育当中。

  哪怕在后世,也没有学校包吃包住的。

  这对庞大的新兴帝国大乾来说,是一个极大的压力,但也更是动力。

  他将迫使丁毅,不停的对外征伐,抢掠,来满足帝国的需求。

  群臣们听完后,觉的现在粮食不是问题,每年一百万石粮实在是小意思,登州一年的粮税都不止这么多。

  但近三千万的白银,这从哪来?

  张忻赶紧道:“这么多银子,从来哪?”

  阮文龙道:“去年是全国商税实行的第一年,到去年十二月底,全国商税实收五千一百万两。”

  “海贸税(原郑芝龙旗税加吕宋、大员、旅顺、济州等地)合计一千四百万两。”

  其他的收入今天就不说了,又不是年终总结,仅这两项已经足够开支。

  很多大臣第一次听到去年的商税收入,所有人不敢相信:“去年商税这么多?”

  怎么可能?前明时,全国全年商税收入不会超过十万两。

  当然了,前明也没有正式的商税,都是乱七八糟的。

  “咱们大乾有一千五百个县,每县开一家堵馆和春院,每年各上交五千两,就是一千五百万,你们想想呢?”阮文龙道,其他商铺的税就不说了。

  “今年上半年,到六月为止,咱们的商税已经超过三千万了,全年肯定要超过去年。”

  群臣哗然,还有这样收税的?

  实际上当然不止这些,像京城的堵馆和江南等人口众多的富地,年交税都是十万两起步,而且不止一家,有的连镇上都有,这都是收税的来源和大头。

  “财政部和户部要规划好,看看钱够不够用,毕竟咱们也要考虑到各大臣和文武百官的年终奖。”丁毅这时道:“只要不影响到大臣们的俸禄,有多余的钱,就可以这么办。”

  他现在国库十几亿真金白银,大明的白银都快被他收刮了,还故意说的这么好听。

  大臣们当然无所谓,只要朝廷有钱发工资,有粮给他们吃,花钱就花钱呗。

  反正皇帝有钱的。

  谁都知道丁毅别说收刮百姓和民间了,前期到处抢掠就抢了两个亿,足够他花好久。

  丁毅看到还有很多人有疑虑,继续道:“兴建学校,包吃包住,朝廷表面上花了大量的钱,其实带动了整个帝国的运转和百姓的生活。”

  众人一脸疑惑。

  “盖房子要用工人吗?要工匠吗?要木头石头吗?要泥沙吗?”

  “学校包吃住,要买各种菜和肉吗?需要鸡和蛋吗?”

  “多少行业和多少百姓会参与到其中,无数货物在市面上流动。”

  “朝廷花了钱,百姓赚到钱,赚到钱后,就要多交税,又有一部钱回到朝廷手中。”

  “这些钱只是在市场上流转了一下,带动朝廷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进步,带动百姓的致富,社会得到安稳,大乾得到税收,诸臣得到奖金。”

  “最终受益的,除了天下的百姓,也还是朝廷和诸臣。”

  不得不说,丁毅还是一如既往的善于蛊惑人心。

  他这么一说,现场很多官员居然还信了。

  因为听起来很有逻辑,也很有道理。

  “皇上圣明,微臣五体投地。”向来喜欢顶撞丁毅的马士英,这下也弯腰垂手,表示了尊重。

  无论他有多奸臣,多想顶撞丁毅,但丁毅免费为天下学生,绝对值得他尊重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uge2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quge2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