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2章 齐心协力_穿成年代文男主前妻
笔趣阁 > 穿成年代文男主前妻 > 第162章 齐心协力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62章 齐心协力

  天才·八六中文网()

  小芳看向方剑平。

  ——我没说错吧?我爹娘不赞同我当老师。

  这事发生的太快,方剑平没有心理准备,也打乱了他全部计划,“叔,离毕业还早,要不我回头再问问?”

  张支书点头:“问是得问,但不能当高中老师。”

  “肯定的。”方剑平怕被丈母娘一大家子手撕了,“我原先只想着小芳轻松点。”

  张支书看向他闺女,他也希望闺女轻松点,但他替闺女委屈,“年纪轻轻吃点苦怕啥。再累也没有种地累吧?”

  方剑平:“那肯定没法跟种地比。”

  张支书点头:“这不就行了。我看你也别问了,就读,读那个——”

  来买东西的小老太太道:“读研。”

  “对!就读那个。你们大学一毕业我们就过去。”张支书一锤定音,没有商量的余地。

  方剑平看向小芳。

  ——怎么办?

  小芳爱莫能助。

  凭她爹这么反对,她真敢去高中当老师,老两口肯定不愿意去首都。她考大学的意义就少了一半。

  小芳想一下:“要是实在忙不过来就不当辅导员?”

  方剑平明白她的意思,又看到岳父大人一脸严肃,给他个胆子此时也不敢说别的,“那就这样。张瞳瞳交给我。我估计我的工作应该很轻松。”

  张支书:“你忙也没事,还跟在家一样,我们做饭收拾家里。对了,发粮票吧?”

  高素兰连连点头:“对对。要是不发粮票,小芳当那个什么导员不如意也得干。”

  小芳:“方剑平说,有些地方的购物票都开始取消了。等我们毕业首都应该也不用粮票。只是杂粮杂面恐怕还是跟白米白面搭配着卖。”

  张支书松了一口气:“这就好。我和你娘这些年也存了点钱,足够咱们买米面。”

  方剑平忽然就明白小芳为什么顺着她爹娘。他爸妈这么疼他为他着想,他恐怕也不好意思对他们冷言冷语,忤逆他们。

  “叔,我还有工资。肯定能裹住日常开销。再说了,还有我爷爷奶奶呢。”

  小芳点头:“院子挺大,可以种菜,只需要买些鸡鱼肉蛋就行了。”

  张支书算一下,闺女的补贴能裹住自己,他们的钱能裹住他们,女婿的钱他和瞳瞳肯定花不完,说不定每月还有剩余,“那还行。小芳,可不许现在一套到时候又一套。”

  “不会的。”小芳想一下,“高中离学校远,你们可以看一下我放学回来的时间。”

  话说到这份上,张支书也没有理由怀疑,看向那些买东西的人,“咱们看果子去吧。”

  有个小老太问方剑平:“你们说的购物票要取消,真的假的?”

  方剑平点头:“真的。首都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执行了。”

  那老太太忍不住说:“那以后不能存了。用票和钱买东西能省不少钱。这要是以后取消了,不就成废纸了。”

  小芳顺嘴说:“说不定五十年后就成古董了。”

  老太太摆摆手:“算了吧。我能活十年就烧高香了。”

  张支书:“那就趁着能吃能走多买些好吃的。”

  一众老头老太太笑了,抬抬手让老九带路。

  村民赶紧给老九使眼色。

  ——带我们家去!

  张老九乐了:“急啥?先让这些大哥大姐看清楚,回去也好帮咱们宣传宣传。大哥大姐,是吧?”

  宣传不过是一句话的事,一众老头老太太能一起过来,显然都是合群脾气不错的人,所以都很不客气地揽下这事。

  “爷爷!”

  清亮的童音传过来,众人都不由得看过去,一个头戴花遮阳帽,白白净净的小娃娃抱着一个大大的桃子过来。

  年龄虽然比年画娃娃大一点,可是真像啊。

  张老九勾勾手:“过来,让我尝尝。”

  小孩喊他是想显摆桃子是整株桃树上最大的那个,可不是给他吃的。

  二话不说,绕过他躲到妈妈身后。

  买水果的老太太忍不住问:“大学生,这是你儿子?这么大了?”

  小芳笑道:“也不算大,到今年农历九月才满六岁。”

  “可是你没多大啊。”有个老头不禁说。

  小芳想一下,愣是没想起她多大,“方剑平,我多大了?”

  方剑平好笑,“过糊涂了?你今年二十七周岁,我二十九。”说着一顿,“按虚岁我岂不三十了?”

  老九:“可不是咋的。你还当自己二十郎当岁呢。”

  张支书道:“这个年龄正好。老话说,三十当立。正好明年三十整,还毕业参加工作了。”

  方剑平笑了:“您这样说那是挺好。不过再说下去太阳就落山了。”

  一众老头老太太还得回去给工作半天的子女做饭,顿时顾不上侃大山。

  话说回来,改革开放了,又有张庄打样,小芳料到村里的东西越来越难卖,所以才给她爹出主意,别光守着供销社门口的一条街,经常去城里转转。但也别心血来潮转一次,而是设好时间,比如一周去几次,每次什么时候去。

  城里认知道了,三次以后就会记住。

  哪怕家里的水果突然吃完了,也会等他们。毕竟跟菜市场的价格差不多,一个却是刚刚摘下来的,一个是不知道经了多少道手的,一个在家门口就能买到,一个得跑出去,前者商量商量还能送两个小的,后者一两都不多给。

  张支书以前没做过生意,认为小芳太理想化。

  可是他一贯疼孩子,还是决定听小芳的试一下,结果就是现在城里人会主动问,他们下次什么时候来。

  今儿大伙儿都在家,就是因为下次是明天。

  果子在树上安生几天,村里的孩子也吃够了,没人打扰,以至于长得不是特大就是特红。

  一众老头老太太没往南边去,也没往北边,从西走到东就按耐不住亲手摘。

  张老九就让人拿几个麦秸编的小篮子。

  这个也是小芳提的醒。

  别看她以前是学生,死的时候还没有生瞳瞳的时候大,可她见得多。跟父母旅游的时候就看到有人拿麦秸编篮子。

  虽然不能盛很重的东西,但编的过程中搞紧一些,当托盘装一些水果还是没问题的。

  忙着编东西,也省得他们闲时间长了搞事,闹得全村鸡犬不宁。

  然而一众老太太看到白里透红的桃子放在干干净净的篮子里,忍不住问,“大兄弟,篮子也是你们自己做的?”

  老九点头:“村里的老人闲的时候编的。不过你们放心,虽然是用麦秸,但绝对干净。”说出来还怕他们嫌弃,“也有蒲苇做的,要不用那种?”

  老头笑道:“你误会了,她们想买。”

  “啊?”张老九险些把秤扔出去。

  一个老太太点头:“这个买菜挺方便的。卖吗?”

  张老九:“这个真不结实。你们等一下啊。”喊一个小孩,让他去村里会瞎胡编的老人家里拿几个结实的。

  老人听说小芳让他们用麦秸编的篮子装水果,就在琢磨小芳是不是有别的打算。盛水果什么不能盛啊。

  于是他闲着没事就开始编。

  老人知道张支书不藏私,他又快走了,也没必要藏私。张支书没说可以卖,老人也不好意思问。

  张支书一个人知道了没什么,被大伙儿听来去都调侃他多丢人啊。

  以至于从二三月份到现在闷不吭声的存了好多。

  小孩子过来要东西,老人又惊又喜,把他认为好的都拿过来。

  对此不感兴趣的的老头看到有大篮子小篮子,还有提包,也忍不住上前围观,“你们村真卧虎藏龙啊。”

  老人被夸的不好意思,“以前日子苦,啥能换钱就干啥。时间长了啥都会一点。”

  有个老太太问:“你编这么多是留着卖的吧?”

  老人下意识朝西边看:“这个得问小芳。”

  “大学生?她让你们编的?那肯定是留着卖。”老太太认为大学生不会干无聊的事,“是不是得问问她?”

  老人开心又不安,不知道该怎么回,就点点头。

  老九朝西边喊:“小芳,过来一下!”

  两人离了将近半里路,架不住路边有人,接力帮她叫,一分钟就传到小芳耳朵里。

  三分钟小芳才过来,同来的还有担心出什么事的方剑平。

  俩人一到跟前听到众人要买也是很惊喜,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卖出去。

  小芳的本意是给他们找点事做,顺便练练手,熟悉了之后,大家的日子好起来,有人买了也能编出更精致的东西。

  可是既然提前,那也没有不赚钱的道理。

  小芳提醒这些老头老太太,“这东西跟城里卖的价格差不多。你们一人买两个,可以送你们一个扫炕扫床的小扫把。很简易的那种。”看向老人,“家里有吧?”

  家家户户都有炕,炕上脏了一点点拍很费劲,以至于家家户户都有几个小扫把。

  老人点头。

  小芳:“我记得村里的大扫帚也是自己做的?”

  张老九:“对啊。用高粱头做的。”

  来买东西的老头忍不住说:“那岂不跟我们平时用的一样?”

  小芳:“可能比你们的好。你们的是工厂量产,我们村的这些都是为了消磨时间慢慢编的。”

  方剑平补充,“一般都是留着自家用,所以特结实。价格可以比供销社卖的便宜点。”

  “那还等什么。”有个老太太催,“拿出来让我们看看。”停顿一下,看他俩,“你们也是,有这些东西怎么不早拿出来?”

  小芳:“一个扫帚能用半年,没想过你们需要。原本打算编多了,每样有六七个够一车再拉去城里卖。”说完就给编东西的老人使眼色。

  老人不做扫帚,嫌那个麻烦还累人,但他知道谁家有。

  张庄人有自留地,地里见的东西不归农场,种什么由村民决定,自然是种可以吃的东西。所以每年都会在黄豆地里撒一下高粱。

  这就是俗称的套种。

  高粱打下来,高粱头烧火可惜了,便会给会做扫帚的人留着他做扫帚。谁有需要过去拿一把,随便给他一把菜半斤杂面都行。

  然而就像小芳所说,一个扫帚用半年,做扫帚的人又年年做,以至于家里也存了不少,就挑最好看的拿十来把。

  每个扫帚头都很大,几下就能把堂屋打扫干净。

  小芳看着老头老太太们脸上的喜色,“是不是比供销社卖的好?一样的价格也合算吧?”

  众人说不出违心话。

  有个老太太忍不住感慨:“来这一趟我的兜算是空了。”

  方剑平笑道:“我们可没有忽悠你们乱买。”顿了顿,“你们买回去后悔了可以卖。价格翻一倍我们都不眼红。”

  扫帚不值钱,跟一两斤桃子差不多。最重要的是东西好。

  扫帚把特实在,肯定不会像他们以前买的用十天半月就散开。扫帚头看起来收拾的也挺好,不论扫还是晃,都不会有东西落下来。单单这一点就比工厂的干净。

  小芳怕他们犹豫一会儿不想买了,趁热打铁,“拿一把?”

  “拿一把!”有个老太太想想家里的扫帚都秃了,看向张老九,“你说了,送我们一个扫床的小把子。”

  小芳问编东西的老人:“多吗?”

  “多是多,都是给村里人和亲戚做的。”老人为难。

  小芳:“让他们等着!”

  老人面露喜色,“你这样说我就不怕了。”立即招来几个孩子让他们去他家拿。

  结果等这些老头老太太到村头,每个人手里都拎着一个扫帚,一篮子水果,水果上面还放着一个婴儿手臂那么长的小扫把。

  张支书等人糊涂了,“这是……?”

  什么情况啊。

  小芳:“除了水果上面的这个,这些都是他们买的。”

  王秋香震惊:“这这扫帚也能卖钱?”

  城里来的老头好笑:“你这话说的。这东西不能卖,我们用的总不能是自己编的吧?”

  王秋香点头:“我们用的就是自己编的。”

  方剑平忍不住说她:“那是咱们村有。农场的人谁会?再说了,就算会,他们不种地没有高粱拿什么编?就算编这个也得有时间。一个得一两天。”

  一众老人不禁转向他,“需要这么久?”

  小芳:“你们拿的都需要这么久,因为他给村里人编的,不好糊弄。工厂做的话顶多半天。”

  众人顿时觉得占大便宜了。

  幸好他们闲着没事不怕热来一趟,否则哪有这种好事啊。

  有个家里人口多,买了两筐水果的老太太就问,“还有吗?再给我拿两个,给我儿子一个闺女一个。”

  编筐和做扫帚的两家人都跟过来了,小芳就转向他们。

  做扫帚的老人就说:“有是有,但是没有这些好。这是我挑的最好的。”

  那老太太说:“你们觉得不好是跟自己比,跟别人比肯定好。要是有点瑕疵,你少要我一分钱不就行了。”

  钱是不能少的。

  小芳道:“快晌午了,我们给你们拿点菜吧。”指着身后的麦秸垛,“用麦秸捆一下。”

  有个老太太赶忙说:“姑娘,我的兜可被你掏干了。”

  “不要你们的钱。”小芳好笑,“这时候的菜便宜,一分钱一斤都不好卖。”指着自家墙外,“那些豆角,你们可以自己摘,一人摘一两斤。不要豆角也可以摘扁豆或者摘苋菜。但咱们得说好,最多两斤,一人只能摘一样。”

  “这可是你说的?”众人顿时摩拳擦掌。

  小芳点头。

  这些人立即放下东西,让编扫帚的老头给他们每人拿两把,他们摘菜。

  方剑平一看有人往东去,赶紧叫一枝花,“你快去看一下,别去老太婆家。”

  一枝花离高氏家近,赶紧过去把人带去她家院里摘黄瓜。

  高氏出来骂一句,生意就全毁了。

  大概十几分钟,一众人回来,小芳瞧着都没多摘也没再让张老九称。

  这么多东西一辆车肯定拉不完,张支书就让人驾三辆驴车,连人带东西一块送过去。

  他们一走,众人聊开了。

  当属王秋香的声音最大,大呼小叫,“这些城里人怎么啥东西都缺啊?”

  小芳:“张小草缺什么他们缺什么。”

  王秋香想到了,张小草也来村里拿过扫帚。因为她经常私下里给村里的牲口看病,牲口是集体的,所以她没给过钱。

  大伙儿又觉得不值钱,以至于都没想过小小的扫帚也能卖钱。

  王秋香转向编扫帚的那家人,“今儿卖了不少吧?”

  张支书一听话音直觉不对:“你也想编了卖?”

  “我——我又不会。”

  张支书:“那就是以后你找他买?”

  “那哪行!”一听要钱跟要她的命似的。

  小芳:“那你问啥?羡慕人家赚钱?你家的那份高粱头给人家,人家也没缺你的扫帚用。再说了,你不会编,留在家里也是烧火。以后还得拿钱去供销社买。”

  此言一出,羡慕他们的人都冷静下来,可不就是这个理吗。

  王秋香摆手:“我就随口一说。”

  小芳心说,你说者无心,别人听者有意。矛盾就是这么起来的。

  “我看你就是想学人家编东西卖钱。”小芳故意不屑地哼一声,“你家胖丫要是再考上,你家可是俩大学生了。眼皮子还是这么浅,跟他们到城里住早晚惹出祸来。”

  王秋香不禁问:“我能惹什么祸?”

  当然是祸从口出。

  小芳:“城里可不是咱们农村,家家户户都沾亲带故。你一句话就有可能让人家因此恨胖丫或大胖。”

  “这么小心眼?”王秋香惊呼。

  小芳无语了。

  方剑平解释:“人家又不是你家亲戚,你调侃人家,人家凭什么让着你?”

  王秋香被问住了。

  张支书打圆场,“时间不早了,该做饭了,都回家吧。明儿还得去城里卖水果。”

  谢兰忍不住问:“他们回去肯定帮咱们宣传,明儿就不用去了吧?”

  张支书摇头:“得去。上次跟几家说好了,咱们明儿上午过去。不能不守信。这样,摘一半。谁要卖谁跟我去。谁想在家等着谁在家等。”

  自由选择,大家没意见。

  翌日上午,小芳没让张支书去。

  张瞳瞳到了村里,仿佛小兽进了山林,一天都不找爹妈。于是小芳就和方剑平一块去。

  小芳开车,方剑平和一个村民分别坐在她两侧,还有俩人坐在车里看着水果。

  车里有很多份,每个篮子里上面都有一个名字,水果品相差不多,所以人不去也不用担心卖不掉。

  不论卖多少回来都平分。怕吃亏的人也可以自己选择去供销社门口卖。

  不强制以至于没人有意见。

  然而买东西的人怀疑了,“怎么换人了?”

  小芳说:“以前来的是我爹。我放假了。”

  “你是大学生吧?我们听说过。”

  小芳很意外,那群老头老太太知道就算了,怎么其他人也知道。

  买东西的人说:“我有个邻居经常买你们的东西。对了,昨儿还去了。还买了几个扫把。”说着就往车上看,“怎么没了?”

  小芳道:“不知道你们买。好的也被那些大爷大娘挑完了。编扫把的人这两天全家都在编,下次过来再买吧。”

  “不着急,可以慢慢编。”

  小芳笑了:“好。来点水果?”

  女人想起她出来的目的,就去挑桃子。

  挑一圈都差不多,又干脆随便拿了。

  做生意最怕无人问津。有人上来就有人敢买。

  行人看到买东西的和卖东西像是认识,就大着胆子过来。

  走近一看没有歪瓜裂枣,也忍不住买一些。

  附近的人都知道张支书快来了,等一两天了。有人听到拖拉机响就从家里出来,赶到路口树下,一看好几个人,忙不迭呼喊邻居,赶紧过来。

  拉出来卖的都是好的,最次的也跟菜市场卖的好的差不多。夏天瓜果便宜,又缺不了这个,结果愣是在路口卖完了。

  一行人出发时不过七点钟。

  原本以为得到十点才能回来。

  太阳还没升高就回来了,村里人都不敢信。

  王秋香用她纳一半的鞋底戳高素兰,“他们卖东西咋就这么快?昨天是,今天还是。”

  高素兰:“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卖东西稀罕吧。”

  谢兰点头:“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就是干部,干部卖东西,换成我手里有钱,又正好想吃,肯定不会犹豫。再说了,当着大学生的面也不好挑挑拣拣。”

  有村民忍不住说:“咱们这样挺好的。要不干脆别包产到户了?”

  此言一出众人都转向他。

  ——你放什么屁呢?

  那村民吓得忙说:“我就是随口一说。”

  张支书笑着说:“分还是得分。让剑平歇几天咱们就量地。粮食分下去的那一天就分。”

  “人口咋分?”

  张支书:“肚子里的不算,出生了才算。家里老人去世了地抽走给出生的孩子。城里户口没地。”看向王秋香。

  王秋香不禁问:“看我干啥?你家三个,我家一个,没有就没有。又不是我吃亏。”

  张支书就是怕她闹,因为大胖的户口还在村里,得再过两个月工作了才能迁去城里,“想分家单过的,也提前跟我说一声。分地的时候分开。老人不愿意给粮食,赶明儿用玉米和黄豆抵。”

  很多人不敢分家就是老人不同意,分不到粮食。

  此言一出,不少人心动。

  因为人心都是偏心的,不被偏爱的都想分。

  来富家的忍不住问:“广进,故意的吧?”

  张支书:“啥故意的?”

  “我可是知道栓子一直想分家。你就不怕你娘搬着板凳坐在你家门口从早骂到晚,从夏骂到冬?”

  张支书看着闺女和女婿从屋里出来,一人一个黄瓜,边啃边往这边来,“她不怕小芳用裹脚布把她的嘴堵上就骂。”

  来富的媳妇忍不住说,“我咋就忘了呢。小芳还得在家过一个多月。等她回去你娘有再大的气也被她耗尽了。”

  张支书笑道:“想分家的不少。她拦着不让分是跟栓子作对,也是跟那些人作对。单打独斗怕她,团结起来还怕她?”

  张来富说:“那她背地里也得骂你。”

  “不到我跟前骂随便她怎么骂。使劲骂也就骂一年半吧?”

  这话一出,众人心里不是滋味。

  张来富忍不住移到他身边:“真走啊?”

  “不走小芳咋读研?”张支书瞥他一眼。

  读书是大事。

  研究生毕业那就是帝都大学的老师。不然就算当老师怕是也只能去一般般的本科大专院校。

  张来富不知道大学老师的工资多少,可是凭学校名气恐怕也得差一大截。

  这可是关系到一辈子的事。

  “你一走咱们村咋办啊。”张来富叹气。

  张支书:“我不是安排好了吗。瓜果就这么卖。地分了家分了矛盾少了,还有啥问题?”

  “鱼塘,养蜂厂那些呢?”

  张支书看向说话的人:“你先把地种好再说。明年风调雨顺见的粮食没有今年多,咱们还得合在一起。”

  被怼的村民忍不住挠头,“现在就收拾的挺好,还怎么收拾啊?”

  方剑平先前答应帮忙打听温室大棚的事,他闲的时候也去农学院问过。温室大棚的技术没搞清楚,倒是把沤肥搞清楚了。

  方剑平:“多沤点肥应该能增产。”

  张支书看向自家的粪坑:“已经弄了。”

  方剑平摇头,“您这个发酵太慢。我有个放树叶菜叶子那些乱七八糟的都能迅速出肥的法子。但是有一点不好,未来一个月咱们村可能会被臭气笼罩,吃的肉都有一股臭味。”

  “那就不吃肉。”有村民脱口而出。

  方剑平噎住,顿时不想帮他们。

  张支书冲他抬抬手,“你闭嘴。剑平,继续说。”

  “没了。”

  张支书傻眼:“没,没了?”

  方剑平点头,“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,不过都写在本子上了。”

  “差点被你吓死。赶紧拿去。”张支书坐不住了。

  小芳:“这么热的天你干嘛去?傍晚太阳下山再搞也不迟。村里这么多人,一个小时就能把坑挖出来。”

  张支书:“还得挖坑?”

  方剑平看一下茅坑:“太小了。回头把牛场和养猪场中间那片空地连一起,弄个大化粪池。不够的话再把以前当扫盲班的茅草屋推倒,在那边也弄一个。”

  此言一出,有村民说:“东北角那边也有一片空地。”

  张支书:“那是宅基地。”

  “又没盖房子,先用一下,等包产到户的事定了,咱们再把坑填了呗。反正西边的沟也该挖了,最不缺的就是土。”

  张支书觉得可行,“这话可是你说的。别到时候分单干了推三阻四。”

  那人摇头:“不会。我不干明年年底分鱼的时候我不要行吗?”

  张支书放心了。

  虽然不挖坑,还是让方剑平把他的手稿拿出来。

  张支书看半天。

  五点半,太阳还没彻底落下去,他就叫全村的壮劳力挖坑。

  大伙儿都想单干赚钱,以至于就连张小草那个懒弟弟也动起来。

  人多力量大。

  到傍晚,天空变成灰蒙蒙一片,三个化粪池就挖好了。

  翌日,男女老少动起来一起沤肥。

  张瞳瞳上次见大伙儿一起干活还是去年冬天起鱼塘的时候。

  小孩每天很忙,都快忘了。

  以至于再看到热火朝天的景象特别激动,一会儿跑到妈妈身边,一会儿去找爸爸,一会儿往爷爷背上爬。

  张支书虽然不用动手只需要动嘴,可是他也累。

  小崽子还来闹,张支书朝他屁股上一巴掌,“下去!”

  “不下不下就不下。”没打疼,小孩勾住他的脖子,“爷爷,咱们干嘛啊?”

  张支书:“给你做好吃的。”

  “才不是。”小孩不信,“爷爷不说我问别人。爷爷,别人告诉我,我就不和你好了。”

  张支书点头:“我巴不得。”

  小孩震惊。

  小孩伤心,“爷爷不喜欢我了?”

  张支书:“你能离我远点,我就喜欢你。”

  “为啥呀?”

  小芳从旁边经过,笑着说:“距离产生美。”

  “啊?”小孩惊得微微张口。

  小芳走人。

  小孩追上去,“离多远啊?”

  小芳朝小孩多的地方看去,“你去那儿,妈妈在这儿这么远。”

  “那妈妈和爷爷都会喜欢我吗?”

  小芳点头。

  小孩立即朝那边跑。

  到跟前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,“跟小孩玩儿去,别来烦我。”

  说话的人还是他爹。

  小孩后知后觉,朝爹妈大吼:“大骗子!”

  小芳意外,这么快就反应过来了。

  “听不见!”小芳大声回一句继续忙。

  小孩跑回去,使劲一跳到他爸跟前,果然引起忙碌的人的注意,“干嘛?”

  “妈妈学坏了。”小孩大声指责。

  方剑平挑眉:“是吗?太好了,省得爸爸总担心坏蛋欺负她。”

  作者有话要说:晚上大概九点吧。六点不现实,昨天写太多,今天提不起精神。!!!

  方剑平挑眉:“是吗?太好了,省得爸爸总担心坏蛋欺负她。”

  作者有话要说:晚上大概九点吧。六点不现实,昨天写太多,今天提不起精神。!!!

  手机用户请浏览八六中文网()阅读,更优质的阅读体验,书架与电脑版同步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uge2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quge2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